產品名稱: | Tinsdale瓊脂基礎、Tinsdale瓊脂 |
---|---|
英文名稱: | Tinsdale Agar Base、Tinsdale Agar |
培養基類型: | 選擇與鑒別培養基 |
級別: | for microbiology |
品牌: | ELITE-MEDIA |
產品目錄號: | M1114-01、M1114-02 |
產品規格: | 250g、500g 添加劑需另購 |
產品外觀: | 黃棕色均一粉末。 |
顏色與澄清度: | 淺黃色至淺棕色,透明至微混濁凝膠。 |
保存條件: | 密封,2-25度保存。 |
注意事項: | 避免呼入和皮膚接觸。 |
相關產品: | Tinsdale Supplement |
產品描述:
Tinsdale瓊脂(Tinsdale Agar)用于初步分離和鑒別白喉棒狀桿菌(Corynebacterium diptheriae)。 該培養基用于區分白喉棒狀桿菌與在上呼吸道(有時在皮膚上)發現的類白喉菌。這種鑒別功能基于白喉棒狀桿菌能夠形成帶有棕黑色暈圈的灰黑色菌落,而類白喉菌不具有此能力。深色的暈圈是以胱氨酸和硫代硫酸鈉為底物產生的硫化氫與碲鹽反應產生的。原理:
動物組織胃蛋白酶消化物作為N源、C源、維生素和氨基酸來源。血清含有必需的生長因子。氯化鈉維持培養基滲透壓平衡。胱氨酸和硫代硫酸鈉是產生硫化氫的底物。由于硫化氫的生成,亞碲酸鉀被還原成金屬碲,在菌里四周形成深色(黑色至棕色)暈圈。另外亞碲酸鉀抑制革蘭氏陰性菌和大部分上呼吸道正常菌群。不要在5-10% CO2 的環境下培養平板,因為這會阻礙暈圈的形成。類白喉菌(白喉棒狀桿菌)、嗜血桿菌、克雷伯氏菌、奈瑟氏菌、葡萄球菌和鏈球菌形成深棕色菌落,無暈圈。菌落小且培養基不褪色。
配方與配制方法:
成分 | g/L |
動物組織胃蛋白酶消化物 | 20.0 |
氯化鈉 | 5.0 |
L-胱氨酸 | 0.24 |
硫代硫酸鈉 | 0.43 |
瓊脂 | 15.0 |
配制方法:
用1000ml蒸餾水重懸40.7g瓊脂基礎。
煮沸使培養基完全溶解。不要高溫蒸汽滅菌!
冷卻至50°C后,加入1份Tinsdale添加劑(Tinsdale Supplement):100ml馬血清和1ml 1%亞碲酸鉀。
混合均勻后倒平板。
質量控制:
35°C培養40-48 h后,培養物特征如下:Organisms (ATCC) | 生長情況 | 菌落特征 |
C. diphtheriae type gravis (ATCC19409) | +++ | 小,黑色,閃亮,有棕色-黑色暈圈 |
C. diphtheriae type mitis (ATCC11051) | +++ | 凸起,棕色至黑色,有暈圈 |
C. diphtheriae type intermedius (ATCC51279) | +++ | 棕色至黑色,有暈圈 |
C. ulcerans (ATCC51799) | +++ | 凸起,棕色至黑色,有暈圈 |
Proteus mirabilis (ATCC12453) | +++ | 棕色至黑色,有特征性氣味和菌落形態 |
Streptococcus pyrogenes (ATCC19615) | ++ | 黑色,針尖大小,無暈圈 |
Klebsiella pneumoniae (ATCC13883) | - | - |